29段文字,793字,大段大段无人回应、看似自言自语的文字,他究竟打给谁看?
3月15日大早,龙角法庭,一起公告劳务合同案迎来庭前时分。里屋办公的助理丁蓝静被外面的对话吸引:原告发音怪异,自己一句没懂,承办法官蒲海波却能从容沟通。“他究竟怎么办到的?”好奇的丁蓝静探头张望···
这是一起标的额2500元的劳务合同纠纷案,原告自2020年起催收无果,无奈诉至法院。邮寄、电话、短信、添加微信,被告均不接招,案件以公告开庭、缺席审理的方式步入庭前环节。
经初步了解,原告自湖北利川赶来,系听力残障人士,口音较为难懂,其会读唇语。结合原告情况,法官连比带划放慢语速大声重复观点,必要时手机打字归纳强调,为便理解,法官打开“文件传输助手”对话框,以微信聊天的方式,向原告分段呈现。
进一步得知,原告证据匮乏,此时案件如打死结:缺席审理,缺乏证据,原告大概率将败诉。
原告曾数次微信催款,每每石沉大海尽是无言,看着原告“独角戏”似的聊天界面,法官心生不忍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过手机,向被告拨去视频,没曾想一线生机竟成真,被告接了。
法官一边平复激动情绪,与被告好言沟通查明案情,一边示意同事赶紧录像固定举证,同时向原告耐心打字释明利弊,果决给出调解方案,劝导其正视困局尽快拿到现钱。
来来回回历经多次折返,被告从认账2000但分毫不给,到愿意先给1000;原告从2500不分不少到适当妥协,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,被告先行支付工资、受理费合计1025元,剩余1000元一个月内支付。
以上,便是一段原本败诉,但付出努力、兑现部分权益的案件经过。
对于有些不幸患疾的当事人,也许多份细心,多点耐心,结果就会不同。对工作人员而言,哪怕失败了,真心努力过,也更问心无愧。